傅佩荣:如何判断你是不是一个心灵健康的人?

摘 要

  20世纪中期,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。 他研究心理学是为了改善过去许多学派过度强调潜意识的黑暗面,以及生物性行为的弊端。 也就是说,只找一些病态的人做研究对象

20世纪中期,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。

他研究心理学是为了改善过去许多学派过度强调潜意识的黑暗面,以及生物性行为的弊端。

也就是说,只找一些病态的人做研究对象,用来理解正常人,显然是不够的。

马斯洛特别强调,一个人要追求自我实现,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像人本来的样子。

那么,人本来应该成为什么样子?

1 人之为人的基本需求

对此,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理论,分两大部分:

第一部分是基本需求,包括四个层次:

第一层,生理需求。

比如空气、水、食物、住所、睡眠、性生活等等,这是生理需求,每个人都需要满足,它很容易在满足之后再往上走。

第二层,安全与保障的需求。

每个人都希望活得安全,财产有保障,这是最基本的人权。

第三层,爱与归属的需求。

有人与你相爱,同时产生归属感,这需要深度的理解和接受。

第四层,自我尊重与受人尊重的需求。

一个人有自信就代表有自我尊重,觉得自己有某种能力,可以肯定自己;

而受人尊重则是指别人对自己的言行以及名声、地位能够赏识。

这四种基本需求比较简单,每个人都会去追求,不用教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。



2 你的生命完整吗?

第二部分是发展需求,也就是自我实现的过程。

所谓自我实现,代表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,才合乎人的标准?

首先,要设法去追求完整、完成、完善。

人到中年以后,每个人都要思考这个问题:

我的生活是否完整、完成、完善?

所谓的完整,是指人一天的生活,从早到晚没有被分割;

每个人在社会上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,那么我们会不会因为这些角色而被分割?

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的完整性?

换言之,人必须把自己许多部分整合起来,不要被这些分割所牵制。

聪明的人会设法把握自己的生命,让它连贯起来。

比如,有人问我:你的工作效率这么高,出了这么多的书,原因何在?

事实上,我的工作是教学、研究、写作和讲座,这些事情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我花了很多力气和时间,但事实上,这四件事情的工作内容很接近,只不过程度深浅有所差别而已。

换句话说,我做的其实是一件完整的事。

这样一来,我的生活也就比较容易完整了。

当然,也有人会问:休闲活动是不是会让人脱离完整的生活?

其实,我们可以把休闲活动当做游戏。

游戏的本质是设定一个时空范围、一套规则,让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不断重新开始。

人的生命不可能重新开始,因此人需要游戏,在游戏里给自己新的机会,而这种机会是公平的,每个人可以靠自己的智力、经验、机运和别人竞争。

这就是人需要休闲活动的原因。

因此,休闲本身并无所谓的好坏,纯粹是个人在工作之外的调剂。

3 单纯而丰富的生活

第二,从完整、完成和完善往上走,要提升到单纯而丰富。

到了这个阶段,你会知道单纯和丰富是可以并存的。

一个自我实现的人,他的生活可以很单纯,但是内容可以很丰富。

换句话说,能够从单纯的生活步调中,体会到周遭的人、事、物的丰富样貌。

第三,再往上走是正义与秩序。

所谓的正义不是外在世界的社会正义,而是一个人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有正义感跟秩序感。

比如我坐公交车,看到老人家立刻让座,这就是正义。

至于秩序,则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。

有人在桌面或床上堆放很多东西,有人看到会觉得很混乱,但他自己需要什么东西马上可以找到,对他而言,这就是他的秩序。

我在念大学时认识一位神父,我们去参观他的住处,到他的卧室一看,被吓了一跳:

他的床上放满了书,只留下一个人弯曲躺卧的空隙。

原来他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在念书,念完就把书随便放在可以放的地方,到最后床上就只剩下一个人弯曲躺卧的形状,其它地方都被书堆满了。

这实际上是生活有规律到了极点,是一般人也学不到的。



4 幽默是对不完美的接受

第四,在正义和秩序之上,是个人风格。

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步调,不需要去模仿别人。

看到一个人很优秀,可以欣赏他推崇他,同时也要了解,他的成就必然是付出了相对的代价才得到的,而我们有自己的路要走,没必要和他一模一样。

如此一来,我们能够欣赏别人的成就,又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。

第五,个人风格再往上,是自我满足并且乐观诙谐。

所谓自我满足,是肯定自己的努力,明白自己的一切是经过努力才得到的,如此一来就能够接受自己。

而乐观诙谐,是指一个人要有幽默感,做到这一点不太容易。

幽默感,基本上是一种对自己生命不完美的接受。

换句话说,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,了解自己可能会做错事、说错话,当遇到挫折时能够换个角度看问题,告诉自己没关系的,这次过不去,下次再试试。

以这种幽默轻松的心情来面对人生,会感觉到生命是很充实很有意义的。

最后,要谈到真、善、美。

真善美是人类自古以来追求的共同的价值。

所谓“真”代表活得真诚,同时意味着追求真正真实的东西,也就是知识。

人如果能够对真实、对知识有一种理解,就可以用轻松的心情去面对实际的生活。

所谓“善”是指凭良心做事,以个人的力量替别人服务,做到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。

至于“美”则是感受生命中令人愉悦的事情,由此产生自在悠闲的趣味。



5 如何做个心灵健康的人?

马斯洛的需求理论,最终目标是走向自我实现。

能够自我实现,代表一个人心灵健康。

那么,心灵健康的人有什么特色呢?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:

第一,有能力洞察生活。

能够分辨什么是客观的事实,什么是主观的愿望,了解客观的情况,主观方面就可以调整,不需要过度紧张或担心。

第二,是非分明而态度谦虚。

他对于什么对、什么是错,分得很清楚,但是自己不会太过于盛气凌人。

第三,专注自身职责。

别人做得好不好,自然有客观的方式去评价,我们自己就算有意见,还是要把焦点转向自己,专注自己的工作。

第四,表现创造性和自发性。

自我实现的人对自己了解得很透彻,有更深的观察力,同时可以激发创意和灵感。

所谓的自发性,就是有善良的动机、明确的目标,知道该怎么做就怎么做。

第五,很少有自我冲突,可以使生命充满活力。

以上,就是马斯洛所提出的有关自我实现的观念。

一个人到了中年阶段,要摆脱眼界和见识的限制,就要了解马斯洛的需求理论。

第一部分基本需求比较容易掌握,第二部分发展需求的层次,内容非常丰富,需要我们一步步深入,当你达到一定成果就会发现,人生确实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